数月来,政务新媒体迎来关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0多个省份政府单位发文称,对相关政务新媒体关停注销。
自15年前我国第一个政务号诞生,政务新媒体与互联网发展的各阶段印记紧密贴合。
政务号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试水探索到密集入场,再到关停并转、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当下,政务新媒体面临的普遍问题有:账号泛滥、疏于管理,沦为形式化的僵尸号;账号过多,导致基层负担重,无法保证运营质量;运营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面临舆论风险等。
关停潮是政务新媒体现阶段的必需举措。问题是,瘦身的同时,如何破解基层政务账号运营困境?
除了机构改革原因,大多数政务号的注销,很大程度上来自运营力量不足。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各行业的规则,政务新媒体建设也不例外。政务号运营涉及信息采写、视频制作、风险审核、传播运营,团队越来越成为一个小型媒体机构。
内外环境因素的夹逼,使政务新媒体不得不趋向专业化运营。外部环境看,社交媒体发达,自媒体频繁出圈,政务号需要抢夺话语权。内部环境看,政务新媒体之间也有“内卷”,“浙江宣传”引领新文风、“深圳卫健委”创新短剧、各系统定期发布账号影响力排名,政府单位新媒体已形成“软实力”竞争。
专业团队的来源,可以是政府机构培育自己的运营人才,也可以寻找代运营专业机构。对于县级以下的基层单位来说,尤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还需要解决资金的难题。当然,首先是主管领导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找准定位、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破解方案。
县级融媒体改革曾被作为解决基层宣传问题的药方,但也有“成长的烦恼”。如今传播形势发生变化,建议借助正在进行的省级融媒改革东风,寻求更综合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全国多省已经在探索省市县三级媒体融合。省域范围的传媒优质生产力,完全可以为政务新媒体注入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