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将修订编制新标准,相关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已经完成。该规划将助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近年来,安徽针对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加快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与此同时,全省已有不少城镇建起了一批养老服务设施。不过,在各种特定的条件限制下,部分设施仍然存在着数量不足、规模小、内容不全及设施简陋、环境质量不够好等问题。
如今,全省亟待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方面提供更详细和针对性的技术支持,统一建设标准、目标和建设方式,进一步升级完善安徽省养老服务设施,因此需要修订编制新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根据要求,将通过政府部门统计数据、抽样调查数据,量化分析全省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发展特征;落实国家、安徽省有关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安徽省情和相关标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订方向、内容和条款;整合内容,编制安徽省《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最新文本。
根据西宁市民政局发布数据,按照“一社区一站点”的思路,目前西宁市已分步建成了136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439个农村老年之家,其中,主城区具备老年人照料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覆盖的社区有127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98%,“城市呼叫服务圈和农村互助服务圈”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西宁市民政局持续完善和发挥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作用,对西宁市养老服务开展资源整合、数据汇集和行业监管。按照“一县(区)一基地(中心)”的思路,实现养老示范基地及福利中心达到县(区)全覆盖。按照“优化布局、提升功能”的原则,积极推进具有全托、日托功能的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枢纽,覆盖周边社区和家庭照料服务网络,打造康养联合体,西宁市4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可覆盖服务65个乡镇,覆盖率达87%。
同时,在社区为老服务设施设置方面,西宁市依据老年人的需求程度、使用频率、设施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半径等综合因素,按照“均衡、共享”的理念盘活各类资源,规划布局“县区综合服务圈(养老示范基地及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托养圈(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自助活动圈(老年之家)、居家生活圈(家庭)”等“四圈合一”的社区养老“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在全省率先形成了覆盖全市、布局均衡、梯次合理的“15分钟为老服务圈”。探索建设街道(乡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通过重新设置功能区、购置相关服务设施,开展机构托养、社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和社会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为老服务,实现了区域内为老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大家保险集团联合尼尔森IQ发布《2023年中国商业养老服务供需洞察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伴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需求逐步释放,保险企业与地产企业等重量级玩家纷纷进入养老产业。他们以赋能主业为出发点,利用庞大的资本运作,成为目前机构养老的主要参与方。
《白皮书》指出,商业养老服务市场存在四大难题:一是国内养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二是缺乏龙头企业,自身定位模糊。三是养老服务人员数量、质量双低,流失率高。四是供给与有效需求存在错位。
《白皮书》指出,保险公司通过开发建设、租赁改建、外部合作等形式投资养老社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一系列服务,以“保险+月费”的主要形式,用服务推动保单销售。
由于保险公司资金规模大、周期长、对短期回报要求不高,其更看重长期回报,与养老社区现金流要求十分吻合。加之保险客户体量大并且与养老适配度高,支付力强、具有风险保障意识且更加重视后半生的规划,是天然最易转为养老客户的人群。
而保险产品“养老金储备和健康管理能力”这样的天然属性与养老服务市场契合度高。寿险、年金险等保险产品可以有效补充养老资金,叠加养老业务又能起到服务保障的作用,养老与保险主业协同效应明显。
未来,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参与主体将结合自身主业特点和资源禀赋,找到盈利点。而资本将追逐优秀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促进行业快速发展。沐鸣